精准强效,优势尽显期待首个
在多发性骨髓瘤和晚期实体瘤患者中,骨是最常见的累及部位之一。骨转移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骨骼并发症的风险。随着药物研发的发展,发现了骨转移性肿瘤细胞会分泌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诱导成骨细胞释放核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从而使破骨细胞被病理性的激活,造成骨质的破坏。同时破坏的骨骼释放出大量的生长因子,这些生长因子同时促进的肿瘤细胞的生长,从而使肿瘤生长和骨破坏的恶性循环永续,这就是被称为恶性肿瘤与骨破坏的“恶性循环”。地舒单抗是一种全人源的的单克隆抗体,它可以特异性结合RANKL,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肿瘤诱导的骨破坏,从而打破恶性肿瘤与骨破坏的恶性循环。地舒单抗已于年5月在国内上市,并于年11月获批“实体瘤骨转移和多发性骨髓瘤”适应症。
作为全球唯一RANKL抑制剂,地舒单抗与双磷酸盐作用机制迥然不同
传统双膦酸盐是小分子化学药物,进到体内之后直接与骨头当中的羟磷灰石结合,破骨细胞在破坏骨质的过程中会同时摄入与骨结合的双膦酸盐,从而造成破骨细胞凋亡。地舒单抗是全球首个RANKL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结合RANKL,作用于RANKL通路,从上游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而减少肿瘤导致的骨破坏,彻底切断骨转移骨破坏的恶性循环。因此,从机制上来看地舒单抗不仅作用于破骨细胞,还会抑制破骨细胞前体的分化成熟,更有效的打破“恶性循环”。
地舒单抗的作用机制
精准、强效、安全、便捷,多重优势凸显,地舒单抗领航骨转移和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相对双磷酸盐,地舒单抗是大分子生物制剂,具有精准、强效、安全、便捷等多个特点,在多项头对头临床试验中均显示出更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分析汇总3项地舒单抗对比唑来膦酸的随机对照Ⅲ期研究发现,例乳腺癌、前列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骨转移实体瘤患者中,地舒单抗和唑来膦酸首次出现SRE的中位时间分别是27.66个月vs19.45个月,地舒单抗的绝对获益达到8.21个月,将首次SRE发生风险显著降低17%。地舒单抗还可以显著延缓病理性骨折、骨手术和/或骨放疗及脊髓压迫等所有4种类型SRE,延缓恶性高钙血症发生时间,在降低首次和后续SRE发生方面均优于唑来膦酸。
地舒单抗显著延迟首次SRE发生
此外,亚组分析显示地舒单抗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结局。在肺癌患者中,地舒单抗带来1.2个月的总生存(OS)获益;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地舒单抗组具有10.7个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获益。因此,和传统双磷酸盐相比,地舒单抗具有更高临床价值,并已经获得美国NCCN、欧洲ESMO、中国CSCO指南等多部权威指南或专家共识推荐。
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中位OS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中位PFS
地舒单抗已经在国外上市10年,长期使用安全性良好。汇总分析中,地舒单抗和唑来膦酸组AE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地舒单抗最常见的严重AE为贫血,发生率为5.7%。唑来膦酸组肾功能不全和急性期反应发生率更高。两组下颌骨坏死(ONJ)均少见,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地舒单抗半衰期为28天,即便发生ONJ,较双磷酸盐更为可逆。
地舒单抗的优势
地舒单抗每4周皮下注射一次,无需静脉输液,且使用过程中无需监测肾功能,不必根据基础肾功能进行剂量调整或中断用药,无急性期反应发生。患者在门诊即可完成治疗,减少住院次数和/或住院时间,依从性显著提高,治疗完成度高,便于管理,因而是更加便捷安全的治疗方式。
更高性价比,地舒单抗可及性大大提高
为惠及广大患者,地舒单抗积极参加了年国家医保目录增补工作,价格降低为元/支,降价幅度高达80%。从今年3月1日开始,地舒单抗的重度骨质疏松和骨巨细胞瘤适应症为医保覆盖,已执行最新价格。大大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显著提高了可及性。
年底地舒单抗新获批了第三个适应症——实体瘤骨转移和多发性骨髓瘤,将继续积极参加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年增补工作。期待这类适应症早日进入医保,为广大骨转移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多生存希望。
药物经济学评价显示,和唑来膦酸相比,地舒单抗是具有绝对优势的治疗方案。地舒单抗可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和更优生活质量,额外增加0.08个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节约SRE治疗和AE处理成本,减少住院和急诊就医次数,因此总成本更低。分析显示,和唑来膦酸相比,地舒单抗总成本降低元,因而是目前性价比最佳的骨改良药物。
小结
地舒单抗是治疗实体瘤骨转移和多发性骨髓瘤的RANKL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结合RANKL,从上游打破肿瘤骨转移骨破坏的恶性循环。地舒单抗精准、强效、安全、便捷,和双磷酸盐相比,在治疗实体瘤骨转移上可显著延缓SRE的发生达8.21个月,减少各种类型SREs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地舒单抗长期使用安全性良好,无急性期反应,皮下注射完成给药,无需监测肾功能,便于管理。鉴于地舒单抗的疗效、安全性和药物经济学数据均提示其进入医保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希望地舒单抗实体瘤骨转移和多发性骨髓瘤适应症纳入医保,使更多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享受到创新药物带来的巨大获益,造福更多中国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
参考文献1.ThomasD,etal.LancetOncol:;11:-80
2.A.Liptonetal.EuropeanJournalofCancer48()–
3.NCCN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inOncology(NCCNGuidelines?)Non-SmallCellLungCancer.Version3..
4.RajeN,etal.LancetOncol.Mar;19(3):-.
5.NCCNClinicalPracticeGuldelinesinOncology,BreastCancer/ProstateCancer/,Versdon4.
6.ColemanR,etal.AnnOncol.Dec;31(12):-
7.CSCO乳腺癌/前列腺癌/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
8.WangX,etal.OncologyLetters,,7(6):-
9.XGEVA?Summaryofproductcharacteristics,lastrevisedJune
10.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年)》
责任编辑:Jo排版编辑:DND版权声明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北亚特色技术79岁晚期肺癌患者手术1
- 下一篇文章: 酰基甘油激酶通过PI3KAKTGSK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