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磁共振影像与肾上腺肿瘤

时间:2021-8-30来源:饮食保健 作者:佚名 点击:

肾上腺肿瘤是指发生在肾上皮质、髓质及间质的良、恶性肿瘤。根据肾上腺不同的组织结构可发生多种类型的肿瘤。起自肾上腺皮质的良性肿瘤为皮脂腺瘤,恶性为皮质癌。起自肾上腺髓质的良性肿瘤有嗜铬细胞瘤、节细胞神经瘤、神经纤维瘤等,恶性肿瘤有神经母细胞瘤、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神经纤维瘤、恶性神经鞘瘤等。起自肾上腺间质的良性肿瘤有髓脂肪瘤、脂肪瘤、血管瘤等,恶性肿瘤有血管外皮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其它肿瘤还包括畸胎瘤,淋巴瘤和转移瘤等。

皮脂腺瘤是最常见的肾上腺良性肿瘤,在尸解中发生率约3%,可进一步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皮质腺瘤。无功能性肾上腺皮脂腺瘤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直径小于4cm。因肿瘤内含水及脂质成分,MR扫描化学位移成像反相位信强度下降为特征性改变。肿瘤T1WI及T2WI多呈低信号,可伴有小灶出血、囊变。动态增强扫描部分病变呈现动脉期快速强化,延迟期造影剂有廓清。功能性腺瘤较罕见,临床可出现相应内分泌功能亢进症状,MR表现与无功能性腺瘤难以区分,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

嗜铬细胞瘤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10%发生于双侧肾上腺,10%发生于肾上腺外。由于肿瘤可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患者临床上常见阵发性高血压。MR多表现为肿瘤T2WI高信号,常伴有出血和囊性变。动态增强扫描早期肿瘤强化不明显,而动脉晚期至延迟期呈明显强化,恶性嗜铬细胞瘤多表现为边界不清楚或肿物器官侵犯。

髓脂肪瘤少见,病理上主要为成熟脂肪组织及造血组织混合组成。其内成熟脂肪成分在MR检查表现为特征性T1WI、T2WI高信号及脂肪抑制序列低信号改变。

肾上腺皮质癌临床罕见,90%的肿瘤直径大于6cm,且常伴有出血及坏死,部分肿瘤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MR表现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或伴有周围器官侵犯,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多呈不均匀高信号,常伴有出血、坏死。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延迟期造影剂明显廓清。

肾上腺是转移瘤的好发部位之一,仅次于肺、肝脏及骨。其原发肿瘤多为肺癌,乳腺癌及黑色素瘤,可单侧或双侧发生。MR检查T2WI多呈中高信号,也可表现为中低信号,增强扫描扫描呈轻至中等度强化,可伴有出血或坏死。

肾上腺的节细胞神经瘤占周围神经肿瘤的2%~3%,以青年和成人多见。肿瘤由分化成熟的Schwann细胞、神经节细胞,以及细胞间富含胶原的神经原纤维束组成。肿瘤往往沿组织间隙呈“铸型”生长,与血管和脏器交界处呈自身受压改变。MR信号特征与肿瘤内部结构密切关性,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信号的强弱程度取决于肿瘤内细胞成分、胶原纤维与黏液基质的比例。如T2WI高信号的肿瘤中存在线性的低信号影(胶原纤维),为特征性影像表现。动态增强扫描呈轻度延迟强化。

肾上腺肿瘤的MR检查以横断位扫描为基础,根据所需要观察的病变与周围器官的相对位置加扫冠状位及矢状位。由于皮脂腺瘤占肾上腺肿瘤的绝大多数,因此化学位移成像成为必不可少的检查序列。T2WI肿瘤实性成分明显,且呈高信号影时,应考虑有嗜铬细胞瘤的可能。脂肪抑制序列肿瘤信号减低应考虑髓脂肪瘤或成熟畸胎瘤。动态增强扫描不但能够突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对比,还可以通过反映肿瘤的血流灌注特征对肿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近年来文献报道,髓脂肪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癌的ADC值显著性低于其他肾上腺良性肿瘤,有助于对肿瘤进行鉴别。

(节选自《3.0T磁共振成像体部常见肿瘤图谱》——欧阳汉)

长按指纹识别

转载注明  http://www.mlhjsy.com/ysbj/11369.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脂肪瘤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