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说周岱翰带瘤生存中医疗法的优势
11月19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60周年校庆之时,广中医一附院召开了"周岱翰从医50年学术研讨会",回顾总结了今年75岁的周老半个世纪来对中医肿瘤学的贡献。而今,年逾古稀的周老仍然退而不休,活跃在临床、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周教授介绍说,中医的优势是在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使许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晚期肿瘤患者,能够较长期地"带瘤生存"。
"带瘤生存"是中医疗法优势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周岱翰即致力于将中医药治疗肿瘤作为毕生研究的方向。年,他白手起家,开始在当时的广州中医学院筹建肿瘤研究室,并在医院开设肿瘤专科门诊。
当时中医肿瘤专科还不被人们熟悉和认知。而今,当年的"走廊实验室"已发展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周岱翰仍然担任所长。周岱翰从全国乃至国际化的视野看待中医肿瘤学科的发展,认为中医抗癌研究的未来任重而道远,中医药治疗肿瘤的诊疗标准必须与国际同行接轨,科学地阐明抗癌机理,其学术成就才能走出国门。
受启于明清医家提出的"带病延年""带疾终天"的论述,周岱翰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带瘤生存"的观点。周岱翰认为,在"带瘤生存"的特殊阶段,治疗目的在于通过辨证论治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而这正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点和优势之所在。
周岱翰教授说,中西医治疗肿瘤最大的区别在于:西医着重于治疗"病人的肿瘤",强调局部;中医立足于治疗"得了肿瘤的病人",重视整体。他说,手术、放化疗都是针对瘤体的治疗,中医认为局部的病变影响到人的整体,即在中医的"精、气、神"上皆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中医的优势是在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使许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晚期肿瘤患者,能够较长期地"带瘤生存"。
为了患者腿伤后坐轮椅开诊
周岱翰的号难挂是出了名的,他有太多的"铁杆粉丝",他每周的3次门诊,都有大批远道而来的患者。
"很多患者等了几个月才挂到我的号,不少人是坐高铁、飞机从外地赶来的,我会好好给他们看病。"周老说。
有一次,周岱翰不小心伤了腿需要手术。手术后还没拆线,就有许多病人不停地打电话或者发短信问他:"周医生,最近怎么没开诊?我们都很想念你。"为了不让患者苦等,他便推着轮椅上诊室开诊,这样持续了大半个月。
每一位初诊的患者,周岱翰都会非常仔细地询问病情病史,而复诊的患者,他也会仔细讲解各种症状及原因。
周岱翰说,患者多年来的信任和取得的良好疗效,是他最大的动力,也让他每天保持心情愉快。
▲周岱翰与他的"洋粉丝"
中医疗法收获许多"洋粉丝"
年,一位41岁的台湾商人林先生因舌体疼痛来诊。他舌体溃疡,溃疡下有肿物,右侧舌下及右颌下还可以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被诊断为舌癌(鳞癌)。林先生拒绝手术及放疗,转而求助于周岱翰教授。
周岱翰诊断他为"舌疳",属心脾郁火,热毒瘀结所致。经过3个月的中医治疗,林先生的舌侧溃疡愈合,舌体肿物及肿大淋巴结消失,一直定期随访,肿瘤都没再复发。
康复之后的林先生非常感激,捐献了10万元人民币成立了当时全国第一个中医肿瘤研究基金会——广东华佗肿瘤研究基金会,后经各方赞助增资至50万元,用于资助中医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
周岱翰不仅在国内名气大,且因数十年来足迹遍及海内外,饮誉东南亚等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宾前来求医,收获了许多"洋粉丝"。
年,东南亚某国一位政要的女儿ORA疲乏、消瘦、身体突然变差,被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IV期),化疗一年后复发并多处转移。后来,家人带着她不远万里来广州求医。面对虚弱不堪的ORA,周岱翰以中药、传统抗癌中成药控制了病情,改善了体质,近20年来,ORA一直未再复发。■
延伸阅读习近平: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毛泽东:把中医提到对全世界有贡献的高度
中央文献研究室撰文
刘希彦:毁掉你健康的正是这些好习惯,早上洗澡、多吃水果······
央视曝光:酵素减肥竟是靠这个!看完宁愿胖死……
黄煌:为啥多病的长寿,没病的早死?10句话说出长寿大智慧!
治疗白癜风用什么药好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地方- 上一篇文章: 利用免疫疗法阻止静息期肿瘤细胞进一步恶化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