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丨经典病例67肾癌1例,附诊断分

时间:2021-6-28来源:病例原因 作者:佚名 点击: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女性,58岁。

主诉:体检发现右肾占位3天。

现病史:患者于3天前因多发子宫肌瘤在我院就诊时,体检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发热,今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经初步检查,以“右肾肿瘤”收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正常、体力正常、食欲食量正常、睡眠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大便正常。

查体:体温:36.5℃,脉搏85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76mmHg,双肾区无压痛,叩击痛,双肾肋下触及,双侧上输尿管无压痛,双输尿管走行区域未扪及肿块;耻骨上膀胱区无压痛,尿道外口无红肿且无分泌物。

既往史:年曾患“舌骨囊肿”行舌骨囊肿清除术,术后恢复良好。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出血史,有青霉素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实验室检查:尿红细胞定量19.80(正常值《18.9/ul)

白细胞定量44.6(正常值《17.6/ul)

尿粘液丝定量1.87(正常值《0.4/ul)

超声:-06-29在本院超声提示:右肾大小正常,右肾混合性占位,多考虑新生物。肝大小正常,脂肪肝。胆、胰、脾,左肾大小正常,图像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膀胱图像未见明显异常。

CT/MRI扫描:扫描信息:检查前30min口服-ml温开水,采用SIEMENSSOMATOMDefinitionC-螺旋CT扫描仪。先行肾区CT平扫,选定肿块最大径层面进行灌注扫描,再行全肾区实质期扫描,层厚,层距均为7mm,螺距1.0,增强扫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ml,流速3.5ml/s,延迟扫描60s。扫描范围及层厚/层距同平扫,分泌期:扫描延迟3-4s后,扫描范围同平扫及增强扫描(见图1~4)。

二、病例问答挑战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一解读

答案:A

该病灶位于右肾中下极,与同层面正常肾实质相比增强程度偏弱(因坏死肾实质里已无肾小管结构,故无正常代谢功能),从现有层面图像不能判断病变已侵及肾静脉及下腔静脉,但考虑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很多时候做出肾癌诊断不难,但是向临床提出较确切的分期确是手术者真正关心的重要问题。

问题2:对于本病的正确诊断是?(单选)

A.高密度肾囊肿

B.肾癌

C.肾淋巴瘤

D.肾平滑肌肉瘤

E.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含脂肪成分较少的)

答案分割线

问题二解读

答案:B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肾腺癌,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最常见的肾脏实质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肾实质的任何部位,但以上、下极为多见,少数侵及全肾;肾细胞癌(简称肾癌)是泌尿系统中恶性度较高的肿瘤,也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又称肾腺癌,占肾恶性肿瘤的80%~90%。男女发病率有明显差异,据统计,男女之比为2:1。肾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有资料显示,肾癌的高发年龄在40~55岁。此外,肾癌发病率有明显的国际差异,欧美国家明显高于亚洲国家,日本印度等国的发病率较低。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其包括起源于泌尿小管不同部位的各种肾细胞癌亚型,但不包括来源于肾间质的肿瘤和肾盂肿瘤。

分型:透明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细胞性肾细胞癌以及Bellini集合管癌。约占90%,其中透明肾细胞癌占85%。

分期:常用Robson分期法:

Ⅰ期 肿瘤位于肾包膜内。

Ⅱ期 肿瘤侵入肾周围脂肪,但仍局限于肾周围筋膜内。

Ⅲ期分为Ⅲa,Ⅲb和Ⅲc期:Ⅲa期肿瘤侵犯肾静脉或下腔静脉搏;Ⅲb期区域性淋巴结受累;Ⅲc期同时累及肾静脉、下腔静脉、淋马结。

Ⅳ期分为Ⅳa和Ⅳb期:Ⅳa期肿瘤侵犯除肾上腺外的邻近器官;Ⅳb期肿瘤远处转移。

病理结果:

病理诊断:肾脏切除标本(右侧)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核分级,2级,输尿管断端,肾门血管、肾盂及肾周脂肪未查见癌组织。

病理分期:AJCCpT1bNx

三、诊断分析思路

诊断依据:CT

CT对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作用,可以发现未引起肾盂肾盏改变和无病状的肾癌,可准确的测定肿瘤密度,并可在门诊进行,CT可准确分期。有人统计其诊断准确性:侵犯肾静脉91%,肾周围扩散78%,淋巴结转移87%,附近脏器受累96%。肾癌CT检查表现为肾实质内肿块,亦可突出于肾实质,肿块为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或模糊,平扫时为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块,CT值>20Hu,常在30~50Hu间,略高于正常肾实质,也可相近或略低,其内部不均匀系出血坏死或钙化所致。有时可表现为囊性CT值但囊壁有软组织结节。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正常肾实质CT值达Hu左右,肿瘤CT值亦有增高,但明显低于正常肾实质,使肿瘤境界更为清晰。如肿块CT值在增强后无改变,可能为囊肿,结合造影剂注入前后的CT值为液体密度即可确定诊断。肾癌内坏死灶,肾囊腺癌以及肾动脉栓塞后,注入造影剂以后CT值并不增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于其内含大量脂肪,CT值常为负值,内部不均匀,增强后CT值升高,但仍表现为脂肪密度,嗜酸细胞瘤在CT检查时边缘清晰,内部密度均匀一致,增强后CT值明显升高。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中年妇女好发,尿检课件白细胞、脓细胞等,有明显腰痛、发热、尿路感染症状,肾可增大,肾周结构主要以粘连为主,而非转移性浸润。

2、肾结核:多有肺结核等全身结核症状,典型者肾体积缩小,肾皮质薄,肾盏变形,较长范围输尿管壁增厚。

3、肾脓肿:多突然发病,有腰痛、发热、尿路感染症状,血象白细胞计数增多,CT可见不规则厚壁脓腔,有强化,如其内出现气体更为典型。

4、肾淋巴瘤:一般为淋巴瘤累及肾脏所致,CT表现为双肾或单肾低密度肿块或结节,或表现为腹膜后肿块、结节直接侵犯肾脏。

病例供稿:医院任静

专家点评

约80%~90%的肾细胞癌为透明细胞癌,早起无症状,随着病变进展可出现血尿、腰痛、肿块这“三联征”。肾透明细胞癌增强扫描多呈典型的“快进快出”表现,肿块内可有坏死,其他少见的肾细胞癌多数强化不明显,可呈“少血供”表现。肾透明细胞癌可见肾静脉瘤栓,较大者沿下腔静脉向上,甚至可达右心房。

点评专家:医院宦怡

参考文献:

1.HelenonO,ChrettienY,ParaF.Renalcellcarcinomacontainingfat:demonstrationwithCT.Radiology,,10(8):41-42.

2.张在鹏,孙骏漠,田志雄.肾癌的CT诊断(附35例分析).应用放射学杂志,,14(4):-.

3.卢光明,陈君坤.CT诊断与鉴别诊断.东南大学出版社,:-.(田黎)

4.KondoT;NakazawaH;SakaiFSpoke-wheel-likeenhancementasanimportantimagingfindingofchromophobecellrenalcarcinoma;aretrospectiveanalysison

转载注明  http://www.mlhjsy.com/blyy/10687.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脂肪瘤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