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苹果浓缩汁加工业危机四伏却前景光明

时间:2016-4-27来源:并发病症 作者:佚名 点击:

中国苹果浓缩汁加工业危机四伏却前景光明

作为中国农产品加工中一个新兴产业的苹果浓缩汁加工业,其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在它起步的上个世纪80年代中叶,国际苹果浓缩汁价格居高不下,因此有人称之为一桶果汁换斗金,所以出现了是个人只要你捉住果源,把苹果挤成汁,在国际市场上都能换回大把的美金。但是昙花一现,九十年代末2000年初,中国苹果浓缩汁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一路暴跌,由1800美金1吨乃至最低跌到美金1吨。在奋力的挣扎中,中国几大苹果浓缩汁产业巨头应运而生,它们通过几近疯狂的"圈地运动",把自己的触角尽量地伸到中国的一些著名的苹果产区,用各种名义拿来银行贷款,用作新的工厂、分工厂、子工厂的建设。据资料统计,一些大的集团化的浓缩汁加工企业,其生产范围的扩大到达每一年新建一个乃至一个半工厂的速度。这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行业都史无前例的。便宜的产品只能依托量的扩大保证企业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从短时间看,这可以说是1出奇招,但长远而言,第一必将致使国内企业之间为原料为市场产生剧烈的竞争,第二量上的扩大永久难以替换质的提高,因此在价格优势难以保持的情况下,治疗白癜风的特效药价格的天枰永久向着卖方倾斜。也就是说,卖方的话语权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5年起至2007年底,中国苹果浓缩汁销售迎来新一轮高峰期,每吨低酸浓缩汁在国际市场上售价平均在1000至1100美金,比90年代末最低销售价格高出50。

市场销售价格的一路高扬,再一次极大地刺激了国内苹果浓缩汁企业扩大的愿望,通过吞并、重组、转股、上市等手段,一些大的加工企业不惜重金,继续在加工装备、加工范围和加工产能上进行重复性扩大,这些集团化的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截止2009年初,已是它们8年前的倍。

2008年,这是一个让中国苹果浓缩汁加工业刻骨铭心的灾害之年。企业生产的浓缩汁产品全面滞销;果农生产的苹果企业不要;销售价格和06、07年度相比锐降45-50;农民交给果汁厂的苹果收购价由07年秋季的0,85元-1元,掉到0,04元;加工企业上年度产品严重积存,流动资金极度短缺,企业无力收购农民的鲜果,完成新榨季任务,并出现企业部份停产,乃至全部厂停产的现象;

把2008年度中国苹果浓缩汁产业全部产业链所出现严重危机,全部归结于国际大环境即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是毛病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固然是引发中国苹果浓缩汁产业危机的一个缘由,但并不是关键的缘由。其实早在2007年后半年度,企业间疯狂式的争取原料,把原料价格哄抬到和鲜食苹果价格不相上下的程度;而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囤积产品,该出手的成品不出手,在国际市场价格对生产方有足够利润空间的情况下,仍然盲目认为,买方还会让步,单位吨浓缩汁价格还会走高。这类人为的盲目乐观,错估情势,贻误最好销售时机,缺少对对手的理性判断等,才是致使这场灾害的根本原因。

所以,出现或还会出现一样的让中国苹果浓缩汁堕入危机四伏的窘境的问题和通过这次危机我们应当深入反思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夯实产业基础,才能做大做强

多年之前,我们为数不少的加工企业认为,只有把生产环节的装备技术程度提高到一个国际认可的水平,那末用这样的装备生产出来的产品,国外客户一定买账。一样地,我们的企业在抱着这样的心理也在和同行进行产业排名的竞争。但多年过去了,国际上的客户们现在其实不看中你的装备,而是你加工使用的原料。当我们用一流的世界先进设备,来加工中国苹果中的下捡果、等外果和落果的时候,即便你的装备如何洋枪洋炮,加工出来的东西在欧美消费者那里,仍然是低价的随时可替换产品。2008年欧的消费者确切地说是采购商给我国的企业上了一堂课。那末很多人不明白,为何国际上需要的高酸苹果汁,而中国生产的却是低酸度浓缩汁,难道说小的加工企业不知道,大的集团化的企业也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笔者也听过某些大型苹果浓缩汁企业领袖级人物的高论。他们说中国生产的低酸苹果汁在国外很受欢迎,并且能卖上好价钱。乃至一些人还空想,中国既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苹果浓缩汁加工国,那末西方的消费者就应当根据我们的产品调剂或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或味觉。其实,2008年的本行业的危机就已给了这些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原来采购中国苹果浓缩汁的欧美采购商在和中国企业在价格方面难以达成统一的情况下,临时更改苹果成品果汁的配方或放弃苹果汁,继而在南美和南亚显著加大采购橙汁替换原来苹果汁的市场份额。

企业不是不想用高质量的原料进行生产,而是由于企业本身范围已非常庞大,单靠自己栽种或鼓励果农栽种高酸苹果仿佛不太现实;从政府这边说,原来接纳企业入驻,除就业、税收等等之外,就是要企业充当当地苹果产业的清道夫。

假设把中国苹果浓缩汁当作一个产业,当我们把这个产业的全部产业链打开,因而我们能够发现一个残暴而尖锐的事实,那就是,号称全球最大的苹果浓缩汁生产国的这个产业,完全建立在一个没有国际公认的合乎终端客户味觉需要的原料!随着一些不法企业的加工黑幕被暴光,中国苹果浓缩汁终究消费国的消费者也愈来愈多地对我国该加工业有了较多的认识,中国苹果浓缩汁终端消费者对中国便宜的低酸的乃至是非优良的产品的抵牾情绪在本国产品保护的大旗下有明显的蔓延趋势。例如在德国(德国是中国在欧洲大陆最大的苹果浓缩汁销售国),一些作坊式的苹果汁加工者在自己的广告语里明确标着,"不含中国苹果浓缩汁"的字样,乃至有人撰文,呼吁政府保护本国产业,遏制中国劣质价廉的浓缩汁产品。

还有人认为,欧美人自己加工苹果果汁用的原料果就是他们吃的苹果。因而这些人便认为,我们用自己吃的苹果榨出来的果汁欧美人一定照样消费。但这些人忘记了一点,欧美人吃的苹果的酸度都比较高,根本没有我们亚洲人吃的象富士一类的甜味充足,酸度几近为零的苹果。另外即便在欧美个别地也存在少数几近纯甜的苹果品种,但在果汁榨汁上他们长久以来习惯使用有酸度的乃至酸度比较高的苹果品种。另外长期以来,我国还有一些苹果专家,由于自己的认知问题误导了国内的浓缩汁加工企业。他们认为,国际上没有苹果加工品种和鲜食品种的辨别。但事实上在欧美,苹果加工品种和鲜食品种是有明显辨别的。某些品种在其品性特点上明确被标注是用来进行果汁加工的。

因此有理由认为,我国苹果浓缩汁加工企业如果不尽快从原料着手,下大力气拼原料,拼高质量的符合欧美终端消费者要求的原料,那末原料质量(酸度问题,农残问题、重金属超标问题、棒曲霉素问题等)会使该产业随时出现象2008年这样的让全部产业几近崩溃的危机。试想,一个97的产品依托出口,但产品使用的原料却不符合终端消费者要求的产业,即便能够侥幸地一时1地的保持生存,难道能够久长吗?因此只有夯实原料基础,狠抓原料基地建设,中国苹果浓缩汁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产业,成为国际上苹果浓缩汁加工强国。

2,一个中国加工企业永久都不能单独说了算的市场

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全球化的脚步飞快使得一些苹果加工企业难以自若应对。本世纪初,当我国的低酸度苹果浓缩汁在国际上每吨价位在低谷徘徊时,加工企业间的歹意价格竞争使得这个在中国新兴的行业如履薄冰。那个时候简直可以说是加工企业任人摆布,自己产品的价格任由他人玩弄。几年过去,峰回路转,价格的优势、劳动力的优势,加上老天的青睐(其间连续几年欧美一些大的浓缩汁加工国苹果遭受连年减产,而中国苹果却连年丰收),中国低酸苹果浓缩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一路走高,从2004、2005年的每吨800美元的回暖期爬升到2007年每吨美金,乃至更高。从国际上对苹果浓缩汁酸度要求来看,酸度在3,5-7,5间的高酸苹果浓缩汁的价位长期以来一直稳定在每吨美元左右,而中国生产的浓缩汁酸度几近全部在3,5以下(绝大部分原料果滴定酸度不到0,25,以倍进行浓缩,浓缩汁终究酸度低于3)属于低酸浓缩汁,其销售价长期以来鲜有超太高酸浓缩汁的。但是由于上述原因和天时地利,中国苹果浓缩汁加工在范围、产能上从年的飞速发展,继而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苹果浓缩汁生产国。据资料统计,2006年中国的浓缩苹果汁出口为67万吨,2007年飙升至104万吨。而作为中国苹果浓缩汁加工出口最大的省分陕西省而言,2006年总出口量为31,9万吨,2007年为57万吨,产量几近翻了1翻。从上述数据看,仅2007年全年,陕西省苹果浓缩汁总出口量占到全国出口总量的二分之一强,占全球苹果浓缩汁市场总量的三分之一。市场占有率的迅速扩大,单位吨销售价格的上扬,使得我国一些加工企业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乃至有些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个别领导认为,中国的苹果浓缩汁加工业可以左右国际消费市场,也就是说,中国可以随便左右浓缩汁的价格,我们要甚么价,欧美采购商只能接受。2007年秋季国际果汁定货会上,由于对市场认知的偏差,盲目自负和谈判中缺少足够的睿智和让步精神,我国加工企业整体失去了再一次赚得盆满钵满的机会。

2008年全部浓缩汁加工行业的危机告知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虽然中国经过连续10多年的不懈努力,苹果浓缩汁加工范围和出口总量占到了全球最大,正如一则广告所说的,美国每4瓶苹果汁中就有一瓶是中国生产的。但是事实证明,中国还远远没有到价格自己单独说了算的地步,更别说我们生产甚么,欧美消费者一定得接受甚么,乃至改变他们历史构成的饮食和味觉习惯。另外,我国的苹果浓缩汁生产企业还要苏醒认识以下几点:1,浓缩汁低酸问题是我们目前难以在价格方面试图说了算的一个最大的软肋;2,亚洲人普遍喜欢的富士、嘎啦等酸度在0,25以下的苹果品种加工的浓缩汁,永久白癜风遗传不会是把酸味作为果汁风味中关键要素之一的欧美人的首选;3,不把高酸苹果基地建设纳入产业重要建设环节,就我国苹果浓缩汁加工整体而言,该产业仍然是一条随时在风头浪尖上飘飖的孤船,沙漠中建造的楼阁,危机还会象2008年度这样不期而至,乃至如果是由于原料问题而致使的危机,那末其破坏程度要比2008年的大很多,其后果不堪设想。

3,一个亟待规范和确立政府真正引导和监督的产业

2008年中国苹果浓缩汁加工产业出现的危机不但使加工企业本身深受其害,损失严重。一样遭受严重损失的还有该产业链上游的原料生产者--果农和与此相干的苹果苗木培养、销售和品种开发、研究等诸多领域。2007年果农卖给加工企业的苹果下捡果,平均每公斤1,,8元。而2008年每公斤锐减到0,08元。即便这样的低价,由于上年度成品严重积存,流动资金严重占用,几近所有的加工企业并不一定就能接收加工。另外,加工企业出口遇阻,也影响乃至严重挫伤了上游栽种苹果尤其是高酸苹果品种的果农的积极性。乃至在一些地区还出现了果农砍树毁园的现象。

2008年浓缩汁行业的危机,给政府果业主管部门敲响了警钟,貌似加工行业内部的危机,其实牵扯的是本行业之外的千家万户。几十家果汁企业受损,直接带来的是几十万乃至上百万果农经济利益的损失和他们对该产业信心的危机。因此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提倡和实践"三个代表",把"三农"问题作为我国未来长时间关注并重点落实的国家大政方针的今天,除苹果浓缩汁行业本身亟待行业自律,强化企业社会感外,政府主管部门更应为众多的果农利益着想,对加工企业进行必要的监管和引导,从源头解决问题,避免和杜绝问题的产生才是根本。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苹果浓缩汁加工业通过这次危机变得更加睿智。这次危机给浓缩汁加工相干上下游产业链上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快成为过去。危机还会出现,但中国的苹果浓缩汁加工产业前景却一片光明。



转载注明  http://www.mlhjsy.com/bfbz/810.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脂肪瘤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