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丨右室脂肪浸润伴心电图异常he
北京皮肤病防治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
点击下图,免费获取临床实战锦囊~
近日,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子刊(JAmCollCardiolCaseRep)发表了两则相似的病例,患者心电图均提示右心室肥大,影像学检查显示右心室游离壁脂肪浸润,会是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吗?
病例1
一名53岁女性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发现V1和V2导联呈高R波,提示可能存在右心室肥大,V1~V5导联非特异性ST段压低和T波倒置(图1)。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室游离壁厚度增加(胸骨旁长轴视图为14mm),右室大小正常(图2);患者无瓣膜疾病。
既往史和家族史:患者既往有高血压,体质指数(BMI)为24.4kg/m2,患者姐姐死于先天性心脏病,一位叔叔在四十多岁跑步时猝死。
图1图2病例2
一例59岁女性,自述非典型胸痛,心电图显示V1导联高R波,S波贯穿整个心前区导联,在V6导联出现SR,V1~V3导联出现非特异性T波倒置,提示右心室肥大(图3)。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室游离壁厚度增加(胸骨旁长轴视图为8mm),右室大小正常,患者无瓣膜性心脏病(图4)。
既往史及家族史:患者骨骼肌系统不适,BMI为28.0kg/m2,无心血管疾病或猝死家族史。
图3图4辅助检查对两例患者分别进行心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右心室游离壁脂肪浸润,右心功能和室壁运动正常,无钆延迟增强(图5A、5B、6A、6B)。
图5病例1的心脏MRI结果图6病例2的心脏MRI结果对于病例1,其MRI检查并无钆延迟增强且多年来影像学检查比较稳定,可以排除脂肪肉瘤的诊断。患者脂肪瘤浸润为非包裹性,而是散布在心肌中,并且在心尖间隔也有单独的轻微脂肪瘤浸润,因此,患者诊断为脂肪瘤的可能性较小。
病例2的右室脂肪瘤浸润更为轻微,未累及左心室。
此外,2名患者都进行了心脏计算机体层摄影(CT),病例1是为了确认诊断,病例2是为了在核应激试验中进行衰减校正,都显示右室脂肪浸润(图5C和图6C)。
病例1的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频发,而病例2出现1次室性早搏和单心室三联征。由于病例1存在猝死家族史,故进行ARVC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
治疗及随访病例1接受β受体阻滞剂进行抗高血压治疗,室性早搏次数减少。病例2未进行其他干预,加强监测。
病例1每2~3年进行一次心脏MRI检查,显示右心室功能和脂肪浸润呈稳定状态,10年内未出现心脏问题。病例2进行了为期2年的随访,结果良性。
讨论上述两个病例说明与心电图异常有关的右心室脂肪浸润,常提示右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均显示患者右室游离壁厚度增加,混淆了诊断。两例患者磁共振检查均未发现ARVC证据,如右室纤维化、右室扩张或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右心室脂肪浸润是一种少见的现象,但应注意和ARVC鉴别。在ARVC患者中,脂肪可占右室壁的13%~77%,也表现为心肌纤维化和收缩功能障碍。ARVC的脂肪浸润主要位于右心室流出道,并与心肌细胞萎缩和右心室壁变薄有关。
ARVC的临床诊断标准包括家族史、心律失常、ε波、去极化异常和T波倒置以及右心室增大和/或功能障碍。相比之下,本文的两例患者在前外侧壁导联有明显的R波伴RS复合波,心电图表现不具有ARVC特征。
来源:NatalijaOdanovic,HamidR.Mojibian,LawrenceH.Young.RightVentricularFattyInfiltrationWithanAbnormalECG.JAmCollCardiolCaseRep.Jan13,.
小循编译、整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医院ldquo小辣椒
- 下一篇文章: 收藏,不用找了磁共振检查序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