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鼻咽颈部规扫描规范及技术应用二
本文个字,16幅图片,5篇相关文章,建议阅读时间30分钟。
鼻咽及颈部磁共振规范化扫描第二部分,详细解析每一个检查序列。
磁共振扫描或者磁共振成像目前基本上可以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各种系统。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是最近几年磁共振教育推广的重要部分,只有熟悉了磁共振的基本操作、基本参数、基本序列才能做到规范化的扫描。前面已经陆续介绍了磁共振规范化扫描的各种部位,比如:腹部、男性盆腔(前列腺)、女性盆腔、直肠、垂体、海马、脑脊液成像、膝关节等。本期内容讨论一个临床非常常见,比较简单,但是又需要详细讲解的部位,这就是鼻咽和颈部。前文链接:前列腺MR扫描技术解析(一)前列腺MR扫描技术解析(二)女性盆腔MR扫描规范及技术解析(一)女性盆腔MR扫描规范及技术解析(二)磁共振垂体扫描PituitaryMRImaging(一)磁共振垂体扫描PituitaryMRImaging(二)如何漂亮的扫描海马Hippocampus脑脊液电影、流速测量扫描方法膝关节磁共振扫描大全(一)膝关节磁共振扫描大全(二)磁共振直肠扫描(一)磁共振直肠扫描(二)磁共振独特的成像特点对于鼻咽及颈部扫描有非常大的优势,然而本身鼻咽和颈部的解剖特点,组织周围的对比及含气结构又会对其成像造成一定的难度。所以,虽然是临床非常常见的一个部位,但是要做好鼻咽和颈部成像,并不是这么容易。在很多临床应用中,都把鼻咽和颈部作为一个(或者两个)部位进行扫描。医院还专门有一个部位叫做鼻咽颈,就是专门针对鼻咽癌患者的检查。虽然只是鼻咽癌,但是为了看得更清楚,为了对临床治疗及疗效评估,扫描时很多临床医生都会要求把颈部也一起覆盖。前面(应该是去年了),写了磁共振鼻咽、颈部扫描规范第一部分。前文链接:磁共振鼻咽、颈部规扫描规范及技术应用(一)本次接着上次第一部分内容,开始介绍第二部分。四.常规解剖序列首先从常规的解剖序列开始介绍,鼻咽及颈部MRI扫描的基本序列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对于平扫,鼻咽部及颈部常规的序列包括:
冠状位T2WI脂肪抑制;
横轴位T2WI脂肪抑制;
横轴位T2WI非脂肪抑制;
横轴位T1WI非脂肪抑制;
矢状位T1WI非脂肪抑制。
无论是对于颈部还是鼻咽,横轴位是最重要的一个方位,在这个方位上,会进行T1WI、T2WI脂肪抑制/非脂肪抑制及DWI序列的扫描。除了横轴位,冠状位对于定位和整体观察也非常重要。
对于鼻咽和其他颈部病变,有时候还会增加矢状位的T1WI序列。
医院对于不同方位的空间分辨率要求不同,医院培训的时候,医生要求鼻咽或者颈部扫描,横轴位采用3mm层厚,冠状位采用4mm;医院则正好相反,要求冠状位进行3mm甚至2.5mm的扫描,而横轴位采用3.5mm或者4mm是可以的。
在鼻咽和颈部这个位置,需要考虑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脂肪抑制,对于平扫T2WI序列来说,一般采用STIR技术或者mDIXON序列效果比较好。
前文链接:脂肪抑制技术(六)——常规方法的选择及临床应用
而无论是采用STIR还是mDIXON序列进行冠状位T2WI脂肪抑制扫描,需要注意的是血管搏动和吞咽运动对图像的影响,相位编码方向设置FH可以减少血管搏动的影响,但是此时需要增加FH方向的FOV或者使用过采样。还有一种方法是在FOV范围下面加一条饱和带,但是作用效果有限。
图1:鼻咽冠状位定位上图所示的这种定位方法,大家注意蓝色的是过采样,这是由于我们将冠状位扫描的相位编码方向设置为FH,这样能够保证图像质量,不受血管搏动影响。但是这样做,我们就必须增加FH方向的采集,带来的是扫描时间的延长。
而如果觉得血管搏动影响不大,则可以把相位编码方向设置为RL方向,也不需要增加过采样。另外,鼻咽和颈部的冠状位定位其实也比较重要,在横断位图像上,要观察需要包括的范围。特别是鼻咽,如图1的第一幅所示,把整个鼻咽的范围都覆盖,这样不会使得冠状位上有遗漏。
图2:颈部冠状位T2脂肪抑制,采用STIR技术采用STIR序列,需要调整好TI时间。
使用mDIXON或者相关改良的DIXON技术则不需要特殊的设置,此时需要注意选择出图的类型和顺序,一般选择同时出IP(非压脂)和FS(亚脂)的图。
图3:鼻咽冠状位mDIXON序列,一次扫描同时出几组对比mDIXON序列由于是采用灵活两回波,相对扫描时间不快,如果要提高空间分辨率则扫描时间会更长。此时更长的扫描时间是不利于颈部或者鼻咽这种存在吞咽运动部位成像的,所以要注意权衡空间分辨率和图像信噪比。在3.0T中,一般1次NSA是足够了,而1.5T不建议采用mDIXON,可以直接使用STIR。
冠状位扫描可以作为第一个扫描序列,也可以放到后面,这要看扫描的目的。如果是申请单上没有写明那里有病变,就是一个普通的鼻咽或者颈部扫描,则推荐先进行冠状位扫描,可以观察整体,然后再来决定横轴位扫描的范围和层厚;而如果是申请单提示有需要看的小病灶,则此时冠状位的定位也非常重要,可以先进行横轴位T1WI序列的扫描,然后用T1WI序列做为横轴位定位图来定冠状位。
横轴位的T1WI序列相对比较容易扫描,一般这个序列差不多1:30min就能扫描。但是对于鼻咽或者颈部T1WI仍然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平扫的时候是否需要增加脂肪抑制?
②平扫的T1WI扫描层厚是否和T2WI一致,因为一般T2WI可以做高空间分辨。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个人觉得理论上平扫做T1WI就足够了,增加的T1WI当然得加脂肪抑制。但是很多医生觉得,你要比较,就必须要前后一致(实际上不可能一致,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这样做的话有可能平扫做T1WI压脂+不压脂;增强扫描做T1WI压脂+不压脂。当然,如果有mDIXON序列,一出二就无所谓这个问题了。
图4:平扫T1WImDIXON,一次扫描同时出压脂和不压脂对于第二个问题,医院会觉得T1WI扫描层厚厚一点,比如5mm,扫描范围大一点。而进行T2WI的时候,扫描层厚薄一点3mm或者3.5mm,扫描范围小一点。我个人还是建议T1WI和T2WI一致,这样也方便比较,另外技师扫描也不会产生困惑。
对于T2WI序列,前面第一部分也讲过,如果有DIXON技术,则可以直接一出几,把压脂和不压脂一起做了。如果没有,则只能使用STIR了。
图5:mDIXONT2WI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在使用mDIXON序列进行T2WI扫描的时候,一般扫描时间还可以。比如采用3mm或者3.5mm层厚,扫描24层,采集体素1.0mm左右,一般扫描时间也就3分钟,这对于一次扫描同时出压脂和非压脂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而医院,会连扫,也就是把鼻咽和颈部连扫。而且放疗定位扫描很薄,3mm,我遇到过扫描层的,如果此时采用mDIXON扫描则是不可能的。此时,这种连扫大范围我就不推荐使用mDIXON了,可以采用3D的T2WISTIR序列来完成。磁共振放疗模拟定位我后面也会写一本手册,说明各个部位的模拟定位如何扫描。
五.DWI序列DWI序列在磁共振中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序列,基本上在各个部位的检查中都会进行该序列。
而对于鼻咽和颈部,本身的解剖特点就决定了其脂肪抑制有难度,而DWI则更难。在鼻咽和颈部,DWI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获得稳定的图像质量和ADC图。
常规的DWI-EPI序列,在3.0T中进行鼻咽和颈部DWI有一定难度,针对这个一般的解决方案是:
①采用DWIBS来替代常规的DWI-EPI;
②使用特殊的DWI技术,比如小视野DWI或者DWI-TSE等来解决图像形变的问题。
DWIBS其实就是所谓的全身类PET做的背景抑制DWI,该序列的脂肪抑制是采用类似STIR技术来做的,所以脂肪抑制会稍微好一点。但是这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和替代方式。
前文链接:磁共振全身成像技术(一)
而第二种采用一些特殊的技术,比如西门子采用Resolve,飞利浦采用DWI-TSE一般都会得到比较好的图像,当然这些序列的扫描时间也比常规DWI-EPI长。
DWI-TSE对减少图像形变是非常好的,但是信噪比低,所以这个序列需要调。
前文链接:DWI-TSE无形变扩散成像
图6:DWI-TSE序列信噪比比常规的DWI-EPI低适当调整好了,DWI-TSE序列是非常好的。
图7:DWI-TSE序列扫描完重建的ADC图这里还需要注意,常规的DWI序列高B值设置多少?一般来讲3.0T设置~都是可以的,1.5T可以设置~。
这里的话我们主要讲的是常规的DWI,如果是IVIM那么就属于偏科研的部分,这里不做过多赘述。
前文链接:如何设置IVIM扫描参数(详细教程)
六.增强扫描鼻咽和颈部大部分情况下采用普通的增加扫描就能够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
普通增强扫描非常简单,也就是横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三个方位的T1WI脂肪抑制序列。和前面讲的一样,鼻咽和颈部的T1WI脂肪抑制比T2WI难度还大,所以有mDIXON则毫不犹豫的采用mDIXON来做。
图8~14:鼻咽及颈部的常规增强扫描除了常规增强扫描,医院采用动态增强扫描。这里的话,我们要首先理解这个动态增强扫描,动态指的是什么,要求多高的时间分辨率。如果是普通的动态增强扫描,类似腹部那种,可以采用3D的梯度回波序列或者mDIXONFFE序列进行。如果是要求超高时间分辨率,用来做定量的Ktrans,则需要专用的序列。
前文链接:DCE技术——渗透性分析
图15:颈部动态增强扫描,半定量
完成动态增强扫描后,可以通过ROI测量动态曲线(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16:动态增强扫描的后处理(划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其实,现在鼻咽和颈部在放疗模拟定位中应用的也非常多。特别是鼻咽癌,采用放疗治疗效果非常好,所以医院会有非常大的鼻咽磁共振扫描需求。
而放疗科如果有一台专用的磁共振则可以进行模拟定位,这个后面我会专门有专题来讲。
前文链接:放疗科模拟定位机和放射科影像设备之间的区别
.1.26于成都ViktorLee李懋
- 上一篇文章: 北京一确诊病例曾三次检测呈阴性北京南郊
- 下一篇文章: 头颈部肿瘤诊疗,MDT模式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