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再现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学第四次
年7月12-13日,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学分会和我院承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协办的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学第四次学术会议、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肿瘤高峰论坛暨第十一届番禺肿瘤论坛在广州番禺隆重召开。本次学术大会大咖云集,邀请了国外内著名肿瘤专家管忠震、吴一龙、姜文奇、徐瑞华、陈敏山、罗荣城和夏云飞等著名教授就头颈部肿瘤、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淋巴瘤和软组织肿瘤等进行广泛学术交流和深入学术研讨。
大会主席刘国龙、王思阳、梁健刚教授主持会议
头颈部肿瘤专场于年7月13日在广州番禺美丽豪酒店多功能会议一厅举行,医院肿瘤科主任,广州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分会主任委员刘国龙教授,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头颈部肿瘤科主任、广东省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王思阳教授,医院学术委员会常委、耳鼻喉科学科带头人梁健刚教授担任本专场的主席。
夏云飞教授演讲
首先,医院放疗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放射生物组副组长、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夏云飞教授,为我们阐述了鼻咽癌的放射治疗进展,特别介绍了基于放疗分型的鼻咽癌临床放射生物学在同步放化疗中的应用,针对复发难治性鼻咽癌,提出“老火煲汤法”等个体化治疗方法。
蔡林波教授演讲
第二章节,医院书记、副院长兼肿瘤综合治疗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常委兼小儿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蔡林波教授,以《靶向免疫时代中SRS的新视角》。为题作精彩学术分享,通过文献解读和病例分享,赢得与会同行的认同。蔡林波教授表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主要的治疗模式是手术、WBRT(全脑放疗)、SRS(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化疗、免疫治疗等,随着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已较前大为改善。基因检测有助于患者寻找更多更有效的药物治疗。
陈丽昆教授演讲
随后,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脑转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内科肺癌主诊专家陈丽昆教授,为我们阐述了肺癌脑转移治疗进展,她指出:NSCLC出现脑转移的发生率高,预后差。目前,对迅速控制颅内转移公认的首选方式为手术治疗及放疗,但易出现颅内病灶的复发、进展,而近年来靶向及免疫治疗成为新的治疗方法,靶向药物,如ALK抑制剂、EGFRTKI等对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对野生型患者效果欠佳,且靶向药物一定时间后会出现耐药,需要更新换第二、第三代靶向药物,最终还是会出现耐药。而免疫治疗为NSCLC脑转移患者带来了福音,基于肿瘤的抗自身免疫机制,应用免疫学原理及方法,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对大多数患者均有效,而关于免疫治疗的获益人群筛选、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方式的联用、贯续疗法等仍需大量的临床研究及数据支持。
头颈部肿瘤分会场现场
本次会议,专家学者间思维火花碰撞,来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罗美华教授、医院脑病中心主任彭志强教授、医院肿瘤科主任毕晓霞教授担任讨论嘉宾,对以上三位教授的演讲进行全面、深入和前瞻性的点评并且引导现场参会代表提出问题并进行广泛讨论、明辨是非得出正确客观结论,为本次大会营造了浓郁活跃的学术氛围,让参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收获满满干货。
曾伟华、曹小龙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上一篇文章: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为2岁患儿切除颈部巨大纤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