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韧带样纤维瘤,您有见过么

时间:2021-3-4来源:检查鉴别 作者:佚名 点击:

病史简要:

女,32岁,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腹壁肿块,无发热,无疼痛及瘙痒,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

CT增强如下:MRI平扫:诊断:腹壁韧带样纤维瘤讨论:

韧带样纤维瘤(desmoid-typefibromatosis,DF)是具有局部侵袭能力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也称韧带样瘤、侵袭性纤维瘤病,虽然为良性肿瘤,但具有局部侵袭性及术后复发倾向,不发生转移。DF少见,约占所有肿瘤的0.03%。

好发年龄为30-40岁,女性好发,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有关。大部分DF为散发性,少数情况下伴随遗传性综合症如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P),称为Gardner综合症。

DF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根据发生部分可分为腹外型(50%-60%),腹壁型(25%),腹内型(15%)。腹外型常见部分为四肢、头颈及胸壁,临床为表现为无痛性或伴轻微疼痛的缓慢生长的肿块。FAP相关性DF可为多发的腹内型和腹外型肿块,肠系膜DF最常见于FAP。妊娠相关DF最常发生于腹壁。

病理上DF主要由排列成束的梭形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和大量的胶原纤维间质组成,间质部分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肿瘤坏死少见,散发性DF与FAP相关DF病理上无明显不同。

CT表现:

软组织肿块,密度等或稍低于肌肉密度,肿块内高密度区可能代表胶原纤维基质,低密度区代表瘤内粘液,腹壁型DF可清晰显示肿块与腹壁肌肉的关系。

位于腹壁肿块通常边界清晰,而位于腹外或肠系膜区肿块常边界不清晰。

增强后大部分肿块呈轻中度强化,主要与DF由梭形纤维母细胞和胶原纤维间质组成,且病灶内均为细小毛细血管而无粗大的血管,对比剂进入瘤内的速度慢有关。

瘤内钙化及出血、坏死少见。

MRI表现:

肿块的信号特点反映了瘤内胶原纤维、梭形细胞及细胞外粘液基质的比例(见表1)。

DF通常信号不均匀,与肌肉相比T1WI呈等信号,T2WI上呈等、高信号,T2WI信号减低与肿瘤富含胶原纤维、细胞密度低有关,而T2WI信号增高则反映瘤内梭形细胞比例高。各序列上约60%-90%瘤内可见到条状低信号影(bandsign),增强后无明显强化,与病理上肿瘤内致密胶原纤维对应,为DF相对特征性表现,但非特异性,也见于其他软组织肿瘤如腱鞘巨细胞瘤。

▲34岁女性,妊娠相关性腹壁型DF,肿块呈明显强化,内部可见条状低信号,称为「bandsign」▲

治疗:

DF临床表现及生物学行为变化较大,应多学科合作进行个体化治疗,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局部控制,最大程度减少功能损害及降低死亡率。手术为DF治疗的基本的主要的手段,约70%-80%DF通过手术切除得到局部控制,但手术切除也具体一定的缺陷,它不影响总体生存率,而且部分DF无法通过手术切除。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随访、激素治疗、细胞毒性药物、分子靶向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影像学在疗效评估及治疗并发症的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编辑:胡青牛

作者:天涯陌路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投稿及转载邮箱:penglong_medical

hotmail.

转载注明  http://www.mlhjsy.com/jcjb/954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脂肪瘤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