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筑牢ldquo肿瘤三早
3月11日,全国两会正式闭幕。肿瘤防治、健康中国等国民关心话题再成热点。
两会声音
筑牢“肿瘤三早“防线需社会全方位参与
于金明
全国人大代表、医院院长于金明提议:将肿瘤筛查纳入医保。并表示,“我们应当重心前移,做一个查体多花点钱。发现一个早期肿瘤患者能够节省很多钱,关键能够提高治愈率。”
王贵齐
全国政协委员、中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提议:把提高主要恶性肿瘤的早诊率、5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考核主要指标之一。
徐兵河
国家癌症中心/GCP中心主任徐兵河提议:需要从国家、企业、媒体宣传等多方面入手,来提高人们对疾病进行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的意识。
早筛是关键
部分癌症早期发现能得到根治
年2月份,国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团队在JNCC发表的“年中国癌症发病与死亡统计”数据显示,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9万,总死亡人数高达.8万,癌症依然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最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早在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控制恶性肿瘤、降低发病率的关键在于有效预防,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在于早筛、早诊、早治和个体化治疗。以肝癌为例,我国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0期、A期、B期、C期、D期分别为64%、58%、34%、24%、2%。
肿瘤早筛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生存率,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及患者家庭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国家整体医疗卫生的支出和消耗,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cfDNA液体活检
更早预警患癌风险助力肿瘤防治水平提升
传统肿瘤早筛技术主要有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组织活检,应用广泛但是存在侵入性、取样困难、敏感度较低、肿瘤异质性等诸多局限性,许多患者在被发现时已经到肿瘤的中晚期。
研究表明,在影像检验显示出明显的肿瘤发病迹象前,早期患者血液中就可能已经出现携带一定特征的来自肿瘤基因组的DNA片段,这些游离在血液中的DNA统称为cfDNA,也就是说相比传统手段,通过cfDNA的检测能更早的发现体内的肿瘤,实现肿瘤早筛。
我国是肝癌大国,年我国肝癌死亡病例数达39万例,仅次于肺癌排在第二位。肝癌防控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我国癌症防控整体目标的是否实现。
年,由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王红阳院士、医院侯金林教授牵头,和瑞基因参与主导发起了全国多中心、前瞻性肝癌极早期预警筛查项目(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之一:PreCar项目),并在年成功落地了PreCar项目首个产业化成果——和瑞基因肝癌早筛产品莱思宁。
莱思宁通过安全、无创的方式检测受检者外周血中的游离DNA(cfDNA),采用WGS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多维度变异检测,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分析核小体印迹、片段大小分布、末端序列和拷贝数变异多维度变异信息,运用肝癌风险预警模型对多维度变异信息综合加权,得到HIFISCORE,灵敏度95.4%,特异性97.9%。
在医学研究中,一位57岁男性乙肝伴肝硬化,研究入组后,在历经18个月随访过程中,3次访视甲胎蛋白和B超均未显示有肝癌风险,但和瑞基因肝癌筛查基因检测判断为转癌高风险。随后在第4次访视中,该患者诊断为早期肝癌。利用莱思宁肿瘤早筛基因检测技术,可用于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浓缩,较指南推荐的筛查方案,转癌人群比例实现10-14倍富集,同时可以提前6-12个月预警肝癌风险,早发现早治疗,显著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
结语:
癌症防控要“趁早”,国民健康意识提升,国家政策支持,基因企业技术助力,多方共同堆动和规范行业发展,将使基因科技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健康,使更多人群获益。
-END-
推荐阅读
学术成果
CellResearch发表肝癌早筛临床研究成果HIFI技术获国际权威认可
2-20
患者故事
乙肝8年,抗癌成功,2个决定让他获得一次肝癌早诊早治的机会!
2-5
点“在看”,分享给更多人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过目不忘结节性硬化症
- 下一篇文章: 长了乳腺纤维腺瘤怎么办会变癌吗要开刀吗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