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筋膜和颈部间隙,一文多图读懂解剖关系
颈部筋膜
颈筋膜分层形成鞘或囊包裹颈部诸结构,筋膜之间则形成蜂窝组织的间隙,间隙内为疏松结缔组织所填充,炎症或出血易导致积脓或积血,并可向一定方向蔓延。颈筋膜及筋膜间隙不仅与颈部的灵活活动相适应,而且对颈部气管起着相对固定和保护作用。
颈浅筋膜与身体其他部分的浅筋膜相互移行,含有颈阔肌、皮神经和浅静脉等。颈深筋膜可分为浅、中、深层。
颈筋膜浅层,又称为封套筋膜,向上附于头、颈交界骨面,向下附于颈、胸、上肢交界骨面;分层包裹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形成肌鞘,包裹下颌下腺和腮腺形成腺囊。
颈筋膜中层,又称内脏筋膜,包裹舌骨下肌群、甲状腺、咽、食管、喉、气管、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
颈筋膜深层,又称椎前筋膜,紧贴于脊柱颈段、椎前肌、斜角肌、颈交感干和膈神经等浅面。
颈部间隙
按解剖位置可分为舌骨上颈部间隙及舌骨下颈部间隙。
舌骨上颈部间隙咽旁间隙(PPS)
(图1:MRI水平面,图2:解剖冠状面,图3:颅底观)
几乎全为脂肪组织构成,很容易在CT及MRI上识别;
起源于咽旁间隙病变比较少,偶见来源于唾液腺的肿瘤;
观察此间隙以为有助于影像医师辨别舌骨上间隙病变起源。
腮腺间隙(PS)
(图1:MRI水平面,图2:解剖侧面观,图3:颅底观)
包括腮腺、淋巴结、面神经、下颌后静脉和颈外动脉,由颈深筋膜浅层包饶这些结构;
可见腮腺炎、Warthin瘤、腺淋巴瘤、干燥综合征等疾病;
超声是腮腺肿块的首选检查,检查注意鉴别腮腺内及邻近区域、颈部淋巴结及腮腺尾部、囊实性、感染性及恶性病变等。MRI主要评估病变范围,可作为超声补充检查,特别对于恶性病变及其周围浸润范围,MR涎腺造影有利于诊断干燥综合征等慢性炎性病变。
咽后间隙(RPS)和危险间隙(DS)
(图1:MRI水平面,图2:解剖水平面,图3:颅底观)
位于咽部正后方、椎前肌前方、从颅底纵向延伸到胸4椎体水平的上纵膈;影像上两个间隙很难区分、危险间隙更偏后;
可见咽后间隙脓肿与积液、鼻咽癌及口咽癌的淋巴结转移;
影像学评估对咽后间隙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感染性病变及恶性病变两个方面。影像医师应尽力鉴别咽后间隙脓肿与积液,前者表示眼后间隙扩大伴壁强化,无明显占位效应。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累及咽后间隙时,应仔细观察咽后间隙的薄脂肪密度线是否完整。
咀嚼肌间隙(MS)
(图1:MRI水平面,图2:解剖冠状面,图3:颅底观)
包括咀嚼肌、下颌骨、下牙槽神经(三叉神经第3支的分支);
原发性MS的肿瘤比较少见,主要为神经源性肿瘤,继发性头颈良恶性肿瘤相对多见。
颈动脉间隙(CS)
(图1:MRI水平面,图2:解剖水平面,图3:颅底观)
包括颈动脉、颈内静脉、交感神经丛、位于舌骨上颈部的Ⅸ~XII对脑神经和位于舌骨下颈部的第Ⅹ对脑神经;
最常见的”病变“为颈动脉迂曲扩张的假性病变或正常的颈内动脉不对称等,也可出现颈动脉夹层、颈动脉和迷走神经副神经瘤、神经鞘瘤等;
颈深部感染时最重要的是除外颈内静脉栓塞,在评估恶性淋巴结病变时有无颈动脉及颈内静脉侵犯。病变与动脉间脂肪线消失或颈动脉周围受累超过°则提示肿瘤侵犯。
咽黏膜间隙(PMS)
(图1:MRI水平面,图2:解剖矢状面,图3:颅底观)
咽黏膜间隙位于颈深筋膜中层深部,包饶咽颅底筋膜及上、中缩咽肌。
包括鼻咽和口咽黏膜、Waldeyer扁桃体环及小涎腺,淋巴组织的体积随着年龄增长而缩小。
该区域最重要的病变是口咽麟状细胞癌和鼻咽部未分化癌。
椎周围间隙(PVS)
(图1:MRI水平面,图2:解剖水平面,图3:颅底观)
环绕椎体,包括椎前和椎旁肌肉:
最常见病变是椎前脓肿和转移瘤;
舌骨下颈部间隙内脏间隙
包括下咽部、喉、气管、甲状腺、甲状旁腺、喉返神经和淋巴结。
可见下咽部及喉部肿瘤、软骨肉瘤、腺样囊性癌、喉囊肿、甲状腺炎、甲状腺恶性肿瘤、原发性甲旁亢进、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等
颈后间隙
只包含副神经、脂肪组织和淋巴结;
主要病变为淋巴瘤、转移瘤、结核、神经鞘瘤、脂肪瘤、血管瘤等
颈动脉间隙(CS)
咽后间隙(RPS)
椎周围间隙(PVS)
(以上三种间隙具体描述见舌骨上颈部间隙)
整编:王婷
更多详细内容欢迎留言补充
往期最佳内容2分钟读懂基底节和基底节区!
干货
彩色CT图谱+表格,巧记颈部淋巴结影像学分区
超级干货!一文详解7大类32种颅内病理性钙化!
干货
3分钟读懂这5种常见的颅内出血!
5分钟读懂肺隔离症!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湖南男男子日饮半斤白酒,喝出河马脖身
- 下一篇文章: 肩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