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不用再烦恼,脂肪移植来修复
时间:2016-11-22来源:并发病症 作者:佚名 点击:次
脂肪移植术?一种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新技术什么是增生性瘢痕?增生性瘢痕不同于浅表性瘢痕及瘢痕疙瘩。浅表性瘢痕一般无功能障碍,随着时间的推移,瘢痕将逐渐不明显。因此浅表性瘢痕是一种较轻的瘢痕种类。所谓的增生性瘢痕是指凸出于皮肤表面但不超过原损伤范围的瘢痕。与瘢痕疙瘩的区别是,瘢痕疙瘩病变超过原始皮肤损伤范围,高起皮肤表面、质硬韧、颜色发红的结节状、条索状或片状肿块,呈持续性生长。增生性瘢痕的出现往往在不同程度上导致组织畸形及功能障碍,甚至影响患者的社交及心理健康。导致增生性瘢痕的原因很多,大致分为局部因素及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包括损伤的类型、创面大小,是否感染,还与损伤部位及该部位所受的机械张力有密切关系;全身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内分泌、种族、遗传等。患者损伤后不会即刻显现出,常常发生在损伤后的1到3个月并在1年左右稳定。已经形成了的增生性瘢痕如何进行治疗?如果出现了增生性瘢痕,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治疗呢?现代医学常用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方法有激光、冷冻、放射、激素封闭及外科手术治疗等。对于增生性瘢痕常采用的是外科手术治疗,目前应用最多的就是皮肤移植。皮肤移植包括皮片移植及皮瓣移植。对于范围小且边界规整的增生性瘢痕,应用皮瓣移植甚至皮片移植均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而对于大面积增生性瘢痕治疗尤为困难,且对患者无疑是第二次重创。医院修复与重建外科王子鸿副主任医师介绍一种用自体脂肪移植注射法来处理增生性瘢痕,尤其是在张力及弯曲部位所形成的广泛非线性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早在SergioBrongo等在年报道了应用脂肪注射法治疗化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实验。实验纳入了18名患者,他们在接受脂肪注射前平均手术次数为5.5次,在脂肪注射后平均15个月的随访,组织学结果显示:新生胶原的沉积,新生血管的形成以及真皮厚度的增加,表明了组织再生。临床结果显示:获得了良好的皮肤结构及色泽,皮肤的柔软度及弹性有了显著的改善。化学烧伤后面部瘢痕粘连,导致的面具脸脂肪填充后15个月,面部皮肤柔软度及弹性显著改善MarcoKlinger等在年报道了脂肪注射法在肿瘤切除后瘢痕增生患者的应用,也证实了其有效性。左侧乳癌切除术即刻假体植入后感染导致的增生性瘢痕瘢痕内脂肪注射1个月,可见瘢痕色泽改善,弹性及柔软度增加近期,有研究者报道在瘢痕内划数道小痕,形成疏松的网状结构,并将自体脂肪注入网格内。脂肪注射结合这种网格扩张法能有效地对瘢痕进行拉伸并改变其力学方向,利于填充脂肪的存活,从而有效地改善瘢痕挛缩。各种术式对瘢痕的拉伸:上图皮瓣Z字成形术,中图脂肪注射法,下图横切法上图手掌瘢痕挛缩畸形,下图应用脂肪注射治疗后1年严重的瘢痕往往伴有疼痛感,有研究报道,对于乳房切除术后引发的增生性瘢痕所致的严重瘢痕挛缩及术后疼痛综合症,将脂肪注射瘢痕内,可显著缓解瘢痕带来的疼痛感。该研究纳入了名患者,其中72名乳房切除术后进一步瘢痕内脂肪注射治疗,其中有32名患者服用过止疼片,另外41名患者未进行处理。在平均13个月的随访中,服用止疼片并接受了脂肪注射的32名患者中,有28名停止了止疼片的摄入。接受脂肪注射手术的病人,其术后瘢痕的疼痛感显著下降(P=0.)。脂肪注射法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相对非侵入性的外科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手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1、要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患者必须经历多次脂肪注射手术,且考虑到移植脂肪的存活,每次手术间隔至少3个月,这无疑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时间。2、对于缺乏脂肪来源的患者,该方法是不适合的。
- 上一篇文章: 睡前动一动,排出毒素睡出长寿
- 下一篇文章: 乳房有肿块怎么办什么情况下需要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