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递脊髓灰质炎溶瘤病毒临床I期,疗效积极
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较好 http://pf.39.net/bdfyy/
引言:近日,英国期刊《JournalforImmunoTherapyofCancer》详细刊载了在年癌症免疫治疗学会SITC年会上公布的有关溶瘤病毒PVSRIPO治疗不可切除性黑色素瘤Ⅰ期临床实验结果,总缓解率为33%,有2例患者观察到病理完全缓解,显示出PVSRIPO良好的耐受性、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
01
临床试验设计
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免疫原性肿瘤,部分与高突变相关。此前通过免疫阻断疗法,使用程序化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程序化死亡配体1(PD-L1)的拮抗剂治疗,可以改善一些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但以PD-1为基础的免疫疗法面临原发性、继发性耐药及严重毒害风险的现实问题。
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有前景的方法,即在肿瘤内给药(溶瘤病毒:PVSRIPO),以促进肿瘤微环境(TME)中的抗原呈递,继而恢复或启动抗肿瘤反应,再联合全身PD-1治疗。可能是促进持续抗肿瘤反应的有效策略。
本次临床实验,共有12例抗PD-1难治性黑色素瘤患者(IIIB、IIIC期或IV期)入组,治疗方案如下:
(注射PVSRIPO的黑色素瘤患者分组及剂量、治疗周期情况导图)
02
临床试验结果
根据irRC标准评估12例患者中有4例症状缓解,同时观察到2例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即在注射和非注射病变活检中均未检测到活瘤)。
部分病例分析
患者8:该患者表现为原发不明的黑色素瘤,伴有皮肤和局部淋巴结转移,被纳入2组,并在三个不同的病变部位接受了三次PVSRIPO注射。第一次PVSRIPO注射后约10天,注射病灶出现消退。第63天,患者所有指标病变减少75%(图4C,D)。3周后CT检查证实irPR。
患者9:该患者表现为右下肢广泛的转移性疾病(图3A),被纳入2组,接受了3个下肢不同病变部位的PVSRIPO注射。第一次注射后9天,注射和未注射的病灶均出现了萎缩(图3B)。注射PVSRIPO后第63天(图3C),对注射病灶和未注射病灶的活检病理分析显示,未检出活肿瘤细胞。首次注射PVSRIPO12个月后,患者有分散、平坦、色素沉着的病灶残留,皆已稳定(图3E)。
患者11:该患者PVSRIPO前肿瘤活检显示有丰富的着色巨噬细胞。这些染色的巨噬细胞可能表明了先前抗PD-1治疗的持续效应。PVSRIPO会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非致死感染。溶瘤病毒治疗可促进TME内的免疫反应,这可能克服抗PD-1治疗的耐药性。
(图为黑色素瘤组织中CD的表达)
临床试验小结
通过临床I期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注射PVSRIPO或联合全身抗PD-1治疗是促进持续抗肿瘤反应的有效策略。且PVSRIPO的安全性优于其他病灶内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AE)是约60%的患者发生G1局限性瘙痒。在本研究中没有观察到G3或更高的AEs。
文献来源:BeasleyGM,etal.JImmunotherCancer;
延伸拓展
骨髓灰质炎病毒基础生物学特性骨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或称为骨髓灰白质炎病毒)是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的病原,又称小儿麻痹病毒。它是一个没有包膜的病毒,由一条单股RNA和蛋白质病毒衣壳组成,直径约25纳米,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此类病毒具有某些相同的理化生物特征,在电镜下呈球形颗粒相对较小,直径20~30nm,呈立体对称20面体。病毒颗粒中心为单股正链核糖核酸,外围60个衣壳微粒,形成外层衣壳,此种病毒核衣壳体裸露无囊膜。核衣壳含4种结构蛋白VP1、VP3和由VP0分裂而成的VP2和VP4。脊髓灰质炎病毒作用受体
多数病毒侵入细胞需要借助于细胞表面受体,脊髓灰质炎病毒入侵细胞借助的受体为CD(也称nectin-likemolecule5,Necl-5),该受体是nectin样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下表),该家族包含几种细胞表面分子,他们在各种生理学意义上与细胞间黏附功能相关。
一般来说,受体趋向性或者说非特异性致使溶瘤病毒(OVs)的靶向性受限,限制了溶瘤病毒的研究和临床运用。CD分子在恶性肿瘤中广泛上调,而骨髓灰质炎病毒又独特的依赖于CD受体进入宿主细胞,因此,脊髓灰质炎病毒具有成为溶瘤病毒潜力。
利用癌细胞表面上广泛和丰富的分子特征,开发具有天然趋向性的脊髓灰质炎溶瘤病毒是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脊髓灰质炎溶瘤病毒对脑胶质瘤的治疗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天然的神经病原体,可以选择性的侵染神经细胞。脊髓灰质炎病毒具有正链RNA基因组,其翻译取决于病毒基因组的5非翻译区内的组织特异性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其在神经元起源的细胞中有活性并允许翻译没有5帽子的病毒基因组。Gromeier等,用鼻病毒IRES取代了正常的脊髓灰质炎病毒IRES,改变了组织特异性。由此产生的PV1(RIPO)病毒能够选择性地破坏恶性胶质瘤细胞,同时使正常的神经元细胞不受影响。
NEJM杂志《RecurrentGlioblastomaTreatedwithRe- 上一篇文章: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学组成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