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反复疼痛,一查,元凶竟在食管处
近一个月来,张阿姨胃部总是反复疼痛,吃东西时偶尔会感觉吞咽困难。“不碍事,老胃病犯了,吃点药就好。”医院检查时,她总是自认为是老胃病,无关紧要。前几天,张阿姨的胃部疼痛再次发作。她像往常一样吃点药后,以为慢慢就会有所缓解。熟料,疼痛一直持续,未见缓解。这次,痛的直不起腰的张阿姨,医院就诊。
“胃镜检查显示,你的食管下段有一肿瘤,考虑是平滑肌瘤或间质瘤。”结合相关检查,消化内科吾红光主任很快就为张阿姨找到了导致胃部疼痛的“元凶”。
该类肿瘤一般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目前可选的手术方式有两种:下一步治疗01传统的外科手术。这类手术要开胸、创伤大、恢复慢、费用高、风险大、容易感染。
02内镜下微创治疗。微创治疗有两种:一种是常规的内镜下圈套摘除治疗,但由于你的肿瘤位置较深,这种方法无法进行。另一种是内镜下粘膜肿瘤挖除术(ESE),这是目前治疗这类肿瘤的新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痛苦小、费用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以一次性完整剥离肿瘤。但该项技术目前只在部分省级、医院开展。”
两利相权取其重!听及吾红光通俗易懂的介绍后,张阿姨一家果断决定选择第二种手术方式。医院治疗,交通、住宿、医药费、家人陪护等一系列问题又让张阿姨一家犯了愁。
“我医院消化内科潘文胜专家工作站,潘文胜教授是国内最早开展这类技术的专家之一,依托我医院同质化的先进内镜设备,如果你们考虑在当地治疗,我们可以邀请潘文胜教授会诊和现场指导手术。”
这下专家、设备都有了,何苦还要奔波千里求医,张阿姨最终果断决定在我院接受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
3月2日,在潘文胜教授的现场指导下,消化内科与内镜中心、麻醉科通力协作,成功为张阿姨开展了内镜下粘膜肿瘤挖除术。术中发现肿瘤比原先预计的部位要深,已达食管固有肌层,只剩薄薄的一层食管外膜。此外,摘除的肿瘤比预先估计的要大(约1.8CM*1.3CM),医生操作空间小,稍有不慎,随时可能会发生穿孔而造成食管气管瘘,还会造成邻近大血管的损害。“想要一次性完整剥离肿瘤,同时又要保持消化道的完整性,避免术后出现食管气管瘘和纵膈感染,非常困难。”吾红光说。
但是困难并非代表不行!最终,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功底,依托先进的内镜设备,消化内科团队在潘文胜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仅用了40多分钟,就完成了整个手术。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内镜下胃肠道肿瘤的微创治疗再次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科
普
深
一
度
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包含的范围很广,既有良性的肿瘤如平滑肌瘤、脂肪瘤等,也有恶性的肿瘤如胃肠道间质瘤、平滑肌肉瘤等,其共同特点是“长得深”(起源于消化道壁上皮层以下)。这一类病变既往认为不能在内镜下切除,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但外科手术治疗的创伤较大,对消化道正常功能的影响也比较大。随着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现在大部分的消化道粘膜下肿瘤也能在内镜下切除,即内镜下粘膜下肿瘤挖除术(ESE)。
THEEND
ESE技术主要适用于肿瘤不超过3cm且向消化道腔内生长为主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粘膜下肿瘤(如间质瘤、类癌、平滑肌瘤等)。根据肿瘤的形态和生长的位置,手术方法可以是直接挖除,或者通过粘膜下隧道法切除,甚至消化道壁全层切除,手术切口也是在内镜下缝合。
(消化内科供稿,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增多症与终丝脂肪沉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